一直在香港神學培訓密集課程中。還有兩天結束。周末在九龍城浸信會布道。請大家代禱。
姐妹傳來蘋果總裁Apple CEO Steve Jobs對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讀後有些感動。他談的,與其說是人生成功之道,不如說是超越人生成功之道,是比成功更重要的愛、感恩、信心、命運和死亡。但願國人能讀出個人成功背後悲天憫人的情愫——不管Jods是不是壹個基督徒,這種情愫顯然是在基督教文明中積澱出來的。下面是他演講的譯文,我略有刪節。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壹起。我在裏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休學了。休學十八個月後,終於退了學。我為什麽休學呢?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是個研究生,未婚就生下我。她決定把我送給別人。她覺得收養我的人起碼要大學畢業。有壹對律師夫婦願意,但最後壹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候選的壹對夫妻,也就是我的養父母,在壹天半夜裏接到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妳們要認養他嗎?」他們回答「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的養母沒有上過大學,養父連高中也沒畢業,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了大學。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斯坦福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念這個書有什麽價值,卻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最好的決定之壹。(聽眾笑)
我休學後,沒有宿舍,睡在友人家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五分錢退費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走七裏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像樣的飯。
生活雖然壹點也不浪漫,但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可以把時間用來聽我有興趣的課。當時裏德學院有著全國最好的手書課。校園內的每壹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我就跑去上手書課。我學了 Serif 與 Sanserif 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手書的美麗、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期待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麽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壹臺麥金塔(Macintosh)時,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裏,這是第一臺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當初沒沈溺於那樣壹門課,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去上那門手書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印不出現在的漂亮字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裏,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壹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過後, 妳才能把那些點點滴滴串在壹起。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妳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相信,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
我二十歲時,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裏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在十年間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後壹年,我被解雇了。那時我剛三十歲。

我怎麽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雇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功後,我請了壹個在經營上很有才幹的家夥來,他在頭幾年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設想不同,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把我給解雇了。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麽。我見了創辦HP的 David Packard 跟創辦 Intel 的 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我發現,我還是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我決定從頭再來。
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事。成功的沈重被從頭來過的輕松所取代,我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壹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開壹家叫做 Pixar的公司,也跟Laurene談起了戀愛,後來她成了我老婆。 Pixar接著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Toy 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給蘋果電腦帶來了復興。
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妳的頭。不要喪失信心。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壹則格言:把每壹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那麽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對的。(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裏,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壹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麽?」如果連續多天都覺得沒事做,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要死,這是我在面臨重大人生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外界期望、名聲、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陷阱裏的最好方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沒理由不順從。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癥。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在胰臟清楚出現壹個腫瘤,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是壹種不治之癥,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壹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妳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妳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妳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輕松。那代表妳得跟人間說再見了。
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壹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麻藥,不醒人事。我老婆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壹種可以用手術治好的胰臟癌。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壹種想像時更肯定地告訴妳們:沒有人想死,即使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聽眾笑)(註:基督徒確實是活著上天堂。約翰福音11:25-26: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麽?)
但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你們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設計的生活裏。不要被教條所局限,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的設計裏。不要讓世上的觀念淹沒了妳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要擁有追隨自己內心直覺的勇氣,妳的內心直覺多多少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聽眾鼓掌)
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當年可謂經典讀物。出版了好多期後,很自然的,出了停刊號。停刊號的封底有張照片,清晨壹條鄉間小路,照片下有壹行小字:若飢,若愚(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註:有人譯成“求知若饑,虛心若愚”,意窄不達)。我總是以此自勉,我也以此祝福妳們。(完)
後記:關於若饑、若愚
若饑
馬太福音7:7-8:妳們祈求,就給妳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妳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路加福音1:50-53: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裏妄想,就被他趕散了。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若愚
哥林多前書3:18-20:人不可自欺。妳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