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诠释
时间:2010-09-09 11:31 来源:網友 作者:本站編輯 点击:次
世博一些說法,細摳起來不無趣味,例如走向世界。改革開放以來,這個說法很流行。然而中國什麽時候走出過世界嗎?可能走出世界嗎?那麽情況似乎是,中國與世界之間不是全無問題。 2008奧運會的口號叫人放心了一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說明中國正在與世界建立一種更加正面的關系。 可不是嗎,我們對於世界的記憶當中有太多的齟齬與恥辱,太多的經驗更適合成為噩夢的素材。 不同了,畢竟不同了,一百多年過去,六十余年過去,現在終於可以比醫藥招商較明朗、比較大步與大度地走向世界與邀請世界走向我們了。繼2008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以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正在向上海、向中國走來,正在獲得上海與中國的歡呼。 我們在上海的城區地圖上,可以見到中國地名的濃縮。東北角上,妳可以讀到阜新、松花江、蘇家屯,而桂林路等等自然要在城區的南面去找。到了2010年呢,各個國家與許多重要城市的名字,也都會出現在上海世博會上——那將是一個屬於世界的盛會。 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本身就吸納和包容了各種文化。她是東西交匯、南北貫通的壹個水陸大碼頭,也是中西、新舊文化的大熔爐,所謂“海納百川”是也。而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據說都源自拉丁文的 “Civitas”(意為 “城市”),也許並非偶然。城市兼收並蓄、包羅萬象、濃縮集中、不斷交流碰撞與更新的特性,大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為此,上海世博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口號,在我看來,它是人類的經驗也是人類的訴求,更是一種通向未來的眼光。 被列強的炮艦打開了大門以後,有一段時間,而且不僅是在中國,城市常常以罪惡、地獄、魔窟的觀感出現在我們與第三上海翻譯公司世界的許多國家人民的想象裏以至經驗裏。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發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我期望世博會能抓住發展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予以重視,共議前景願景,提供一個思考的平臺。如同聯合國人居組上海翻譯公司織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強調的那樣:“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 和諧而溫暖。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時“和諧”也曾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 “田園都市”,一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上的平衡與和諧。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應該為這樣的探討提供新的靈感和視角。有許多目標,雖不一定馬上都能夠實現,但那也總比沒有目標,可以前行得更清澈更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