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省泉州市 編者按: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海外網5月26日電(記者 柴逸扉 宋勝男)5月22日,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首屆華文媒體高峰論壇的後續活動,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0多家海外華媒代表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及其官方網站海外網的記者一道共計約20人走進福建泉州采風。
據悉,本次高峰論壇的采風活動共分四條線,其余三個目的地分別為遼寧沈陽,浙江仙居與雲南西雙版納。
作為著名僑鄉,泉州擁有900萬僑胞及港澳臺同胞,分布於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對受眾以海外華僑華人為主的華文媒體代表,泉州市外宣辦、世界華人華商華僑聯合總會對這次采風高度重視,做了熱情周到的安排。而代表們也對泉州自古以來與海外的聯系及其包容開放的文化倍感興趣。
古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體現泉州悠久歷史的一張名片,這從泉州發達的造船業和繁榮的航海貿易可以窺見。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一艘艘海船的模型讓大家嘆為觀止。筆直挺立的桅桿上掛著闊大的白帆,寬敞的船頭傾斜上揚,猶如雄雞挺胸。當十數只這樣的船組成艦隊時,即便是縮小版的模型也掩不住它當年的壯闊場面。“比如鄭和下西洋的那艘主艦,長度就有126米,足見當年中國造船技術的發達。”場館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發達的航海業帶來了泉州港繁忙的場面。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向,各位代表看到了1974年泉州灣發掘出的南宋沈船。“這艘船不僅制造技術先進,而且還在上面發現了香料、椰子殼和各種貨幣,用實物證明了泉州當年與世界各地緊密的貿易往來。”
對世界的開放聯系帶來了泉州的包容文化,其中多種宗教信的和諧共生甚至融合就是很好的說明。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外來宗教在泉州與本土的佛教、道教共存共榮,生生不息。
“怎麽墓碑上有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伊斯蘭的尖頂,有佛教的蓮花,道教的祥雲?”“為什麽墓碑上的天使是漢人的造型,還頭頂烏紗帽,身坐蓮花?”對於這些提問,紀念館工作人員笑著表示,這剛好體現了各種宗教在泉州百姓心中的融合,相互間並不沖突。
如今,在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泉州作為福建的先行區再一次獲得了發展契機。當代表們來到占地規模宏大的石獅服裝城時,齊全的門類,高中低檔兼具的價位讓大家感到驚嘆。服裝貿易成為泉州的重要支柱。
在泉州港,各式集裝箱正通過來往的船只運送。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未來泉州港在擴容後能為泉州連接世界帶來更大效應。
許多媒體的代表表示,海外版這次組織的采風活動給了大家走入泉州的機會,了解今昔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希望未來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多開展,讓海外華文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有更多鮮活的素材。
|